为建设美丽中国强劲续航——写在新************套铅冶炼底吹炉停炉之际
发布时间:2020-6-10 17:14:31
发布者:本站
浏览量:9888
6月8日早8点30分。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熔炼厂底吹炉一工段的80多名工人,红着眼圈,静静地围在底吹炉前,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清空了炉内的渣和铅,用满腔的留恋,看着它慢慢冷却……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炉子。它是新************套铅冶炼底吹炉。它的诞生,见证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崛起,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复兴,见证了豫光引领铅冶炼行业绿色发展的光荣和梦想。
开辟铅冶炼底吹,一个伟大新时代
2002年,豫光在国内首家采用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炼铅技术,实现了高效、绿色环保冶炼。此后,该项技术迅速在全国炼铅行业大面积推广。
这个技术,是1997年豫光与原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现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自有技术,并于2002年首家采用并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
该工艺采用了氧气底吹炉等先进设备及DCS控制等先进技术,使SO2浓度提高到14%左右,采用两转两吸工艺制作硫酸,硫的总利用率达98%以上,SO2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尾气排放浓度仅为14mg/m3,从而使制酸工艺的转化和吸收效果达到了国内最好、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大大降低了能耗和焦炭使用量,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冶炼企业的二氧化硫烟气和粉尘所带来的环保问题,使我国铅冶炼技术一举迈入国际先进水平。
当年,负责这套底吹炉工艺研究的赵传和感慨地说:“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熔炼技术,解决了铅冶炼硫污染的问题,实现了绿色高效和环保冶炼,对整个行业的绿色环保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代表了中国铅冶炼技术的发展方向。”
让豫光人骄傲的是,这项技术一经豫光工业化应用,就被国家九部委指定为******炼铅工艺,并成功应用于包括印度等在内的国内外40多个铅冶炼项目,成为铅冶炼行业“标配”。
2004年,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熔炼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豫光的工业化装置配置应用也因此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于是,就有了“世界铅锌看中国,中国铅锌看河南,河南铅锌看豫光”这样的评价。也正是豫光,在不断地创新中,为铅冶炼行业开拓出了一条发展的道路,为铅冶炼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样本”。
上演铅冶炼绿色发展,“速度与激情”
豫光集团党委委员、豫光股份副总经理王拥军掰着手指头说道,“从2002年5月5日开炉,到2020年6月8日停炉,时间刚好过了18年。”
没有人比他记得更清楚。这里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和汗水,是他和他的团队寄托梦想、为之奋斗的地方。
18年,足以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孩子成长为风流倜傥的青年。
18年,也足以让中国铅冶炼从过去对国外技术的望尘莫及,到今天国外对中国铅冶炼技术不能望其项背。
18年,更足以让豫光完成从富氧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到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再到铅冶炼绿色环保技术集群的技术更迭,引领中国铅冶炼工业实现四次革命性升级,改写曾经全是国外冶炼技术的教科书,获誉“中国铅工业博物馆”“行业的黄埔军校”等美名。
豫光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从一个高地,到又一个高地。一个项目开工,又在筹划下一个项目。一个技术落地,又一个技术早已酝酿成熟。
2002年,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试产刚刚完成,豫光董事长杨安国就高瞻远瞩地提出,铅冶炼后10年的发展方向——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新工艺。
与此同时,担任当时底吹炉所在熔炼三厂厂长的王拥军也很快发现了富氧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新工艺的缺陷和不足。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高铅渣需要铸块、冷却后,才能投入下一道工序进行重新加热熔化,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一场关于铅冶炼工艺的升级战再次打响!在富氧底吹炉的旁边不远处,他们悄悄开始了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的试验。这一试,寒暑易节间,倏然又是8年。
当业界很多企业正追着“豫光足迹”上马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熔炼技术的时候,豫光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技术却已在孕育中孵化成熟,豫光步履坚定地向着更低能耗、更高环保的方向迈进,持续上演了一部铅冶炼绿色发展工业版的“速度与激情”!
为建设美丽中国交上“豫光答卷”
纵观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能实现经济效益奇迹的并不鲜见。然而,能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却寥如晨星。
豫光富氧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新工艺,已然为中国有色金属冶炼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把铅冶炼由灰色改写成绿色。他们,还要在这条绿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彻底。
2002年11月,豫光淘汰了原有15套烧结锅生产系统。
2004年2月,豫光还原炉工艺攻关小组在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半工业化试验。
2005年3月,底吹炉二系统首次开炉,即创下了连续运行60个月的纪录。在底吹炉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对制约炉龄的关键点进行重点监控,******限度地延长了底吹炉的使用寿命,至今这一炉龄业内尚无出其右者。
2006年,在历经了喷火、冒炉、爆炸等试验中的种种困难和危险之后,熔炼三厂与项目部经过多次论证,将还原炉由竖炉改为卧式炉并进行了4次试验。当年10月,已基本掌握了液态髙铅渣直接还原的控制方法,为实现还原炉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2008年,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为组长的专家组,在小卧式炉试验现场对这一新技术进行了认真的鉴定,专家组认为,该工艺技术先进,实用性强,有效解决了熔炼过程中潜热能浪费、二氧化硫排放不稳定和转运过程中的粉尘飞扬等问题,较好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经测算,该工艺吨铅综合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60%,较当时*********的工艺降低30%。他们的结论是:这一工艺技术“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实用性强,节能效果明显”,并呼吁尽快在全行业推广,尽快实现工业化生产。
2009年9月,豫光烧结机生产线暂停生产。很快,豫光正式对外宣告,全面关停烧结机系统。可谓深谋远虑,意义重大!
2010年5月,豫光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工程试产。中国首条直接炼铅生产线横空问世,这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豫光人创造的。
豫光历史上第二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也因之诞生。
大家把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新工艺亲切地称作“豫光炼铅法”。正是“豫光炼铅法”,把铅冶炼行业“高能耗、高排放、资源性”反写为“短流程、低碳、清洁连续炼铅”,符合国家调控转型的政策,符合社会低碳节能的期望,为铅冶炼行业指出了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开创了铅冶炼行业一个新纪元。
一时间,因为直接炼铅新工艺的诞生,曾经土石夹杂、荒草遍野、罕无人迹的济源北太行,成为行业争相观摩的圣地。继而,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新工艺又一次成为国家“十二五”期间铅冶炼行业所要求的“规定动作”。
在中国创新的旗帜上,烙上“豫光印记”
在绿色冶炼、循环发展的大道上,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直是豫光63年来坚守的发展信念。
豫光的决策者们深知:新技术都是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并不是突然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每一次创新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每一个技术的更新和迭代都是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之上。
当人们诧异豫光在铅冶炼行业技术进步上的突飞猛进,敬佩他们的自我革新精神时,杨安国却这样说:“当年我们把矿灯做到了世界******,目前铅锌规模中国******,冶炼技术达到************。豫光发展到今天,始终坚持的就是:不做第一就做唯一。”
正是这样“不做第一就做唯一”的理念,引领着豫光在环境保护上,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中永往直前,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铅冶炼技术不断前进,肩负起一个国有企业的责任,为历史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
也正是这样的坚守,豫光在铅冶炼率先取得惊人突破后,依然孜孜以求,将底吹技术应用到极致。
2014年,豫光又与中国恩菲共同在国内首次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底吹连续炼铜新工艺”成功工业化应用于10万吨铜冶炼项目,彻底改变了铜冶炼环保差、能耗高、炉寿短等缺点,解决了铜冶炼行业P-S转炉“不能连续吹炼、低空污染”的问题,开创了世界铜冶炼技术的新纪元。
这是自2002年国内首次成功工业化应用富氧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技术、2010年国内首次成功工业化应用液态高铅渣直接炼铅技术以来,豫光又一次可谓石破天惊的伟大创举。
到今天,经过18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豫光已形成成熟的底吹熔池熔炼技术集群,涉及铜、再生铜、除铜渣、铅、再生铅、阳极泥、含锑渣等冶炼工艺,尤其是在国内首次应用到了复杂难处理冶金原料方面,开发出了以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技术、底吹处理阳极泥技术、底吹炼锑技术、底吹处理铜浮渣技术、双底吹处理铅膏技术、底吹处理电镀污泥技术等为代表的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先后获得*********和省部级奖项30多次,拥有多项相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形成了豫光特有的底吹集群技术。
守护“绿心”,为高质量发展强劲续航
6月的盘溪河岸,阳光明媚,绿意盎然。溪水淙淙,见证了国内第一条富氧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生产线走过的18年。
18年来的每一天,底吹炉都占据着豫光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位置。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和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原有两套底吹炉,在设计产能、智能化和信息化以及环保设施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无法满足当前企业发展新的需求。今天,第一套底吹炉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和它朝夕相处的底吹炉工段长张永利饱含泪水说:“我觉得自己现在就像个没娘的孩子,心里空落落的。当年,为了让系统早日达产,我们夜以继日都守在这里,打跑了一个又一个栏路虎,直到现在系统生产顺畅,产量节节攀高。可今天有了新系统,却要把它停了……”
有了新阵地,难忘老阵地。很快,他和他的战友们,就要纷纷赶赴公司新的阵地了。那里,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他坚信,他们很快就会有“用武之地”,而“国内第一套底吹炉”的关键作用,也会因为他们,而再次得以重生。
豫光投资20亿元的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项目工地,就是他们即将转战的“新阵地”,他们将在这里,把开辟国内第一套底吹炉的气魄和精神,再次挥洒出来,创造新的奇迹。
在新项目建设工地上,豫光的建设者们正铆足了干劲儿,为迎来项目的早日顺利试产蓄积着蓬勃的力量。
这个新项目,肩负着豫光更多的使命和担当。它要在现有*********的铅冶炼生产系统基础上再次突破,进一步优化工艺,优化生产流程,进行更为清洁高效的绿色化升级改造。它将首创再生和原生相结合的资源高效循环生产模式,实现节能30%、减排50%、劳动效率提高50%、生产成本降低30%。它将搭建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推动豫光工艺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使豫光冶炼工艺、技术指标、关键装备始终处于国际一流水平,筑牢豫光在行业的标杆地位,开创我国乃至世界铅冶炼发展的新篇章。
“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攻坚克难,以决战姿态全速加快施工,全面突破,聚焦聚力,向着试产目标迈进,有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杨安国几乎每天都要来到工地,为工人们鼓劲儿。
初心筑梦,行稳致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豫光正坚守“愚公移山、产业报国”的初心,朝着“一流标杆、千亿企业、百年豫光”的目标,持之以恒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豫光智慧”,守护“绿心”强劲续航!